新研究工作有益心理健康自考网

很多人都觉得,相比于上班,天天待在家里才是最舒适的生活。不过,有研究表明,适度的工作是有益于心理健康的。果壳网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这项研究。

文章指出,人在失业的时候,心理状态是比较糟糕的;而在找到工作之后,这个问题就会明显消减。这是因为工作一般都有对时间的要求,相比于无业者,上班族的生活更加规律;同时,不管是工作带来的薪水,还是劳动转化为成果的成就感,都会增强人的自尊与自我认同。此外,工作也是我们与社会相连结的一个重要环节。你可能会觉得,这些好处都是建立在薪水的基础上。但不管怎样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:工作有益心理健康。

当然,这种益处也是有条件的。比如,长时间的工作就会损害身心健康。那么,想要从工作中获得心理方面的益处,我们最少需要工作多少时间呢?是否存在一个最佳工作时长,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得到这些好处呢?

针对这两个问题,来自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份问卷。这项调查从年一直持续到年,一共有超过7万名英国人参与。结果不出所料:只要有工作,人们落入“最糟糕的心理健康状态”的风险就能降低30%。也就是说,工作的确有益心理健康。而且,只要我们工作了,就能得到这项好处。

从数据来看,在降低心理问题的风险上,不同工作时长所带来的效果并没有明显区别。我们不会因为多工作几天而有更好的心理状态;同样的,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,现在一周五天、一天八小时的工作制度,就能提供最大程度的心理健康。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得这项好处,研究者并没有得到最优解。

接下来,文章指出,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对未来的一种设想——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发展,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由机器代替,许多人将面临失业。我们怎么应对失业的恐慌?

这项研究给出了一种观点:既然工作可以使人心理健康,而且这种好处不会因为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;那么,将来与其让一些人失业,不如所有人都工作得少一点。不过,研究者认为,这项调查仍然存在一些缺陷。比如,像一些不安全的、克扣工资的、质量糟糕的工作,是否真的比失业更好?这些也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探讨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rzfs/6416.html